
发布日期:2025-06-26 07:40 点击次数:79
菲律宾是否被背后指使?自顾不暇却不断挑衅
日前,菲律宾再次挑战中国南海的主权。在海警的驱赶下,菲律宾的船只再次上演了“挑衅大戏”,不仅如此,菲律宾政府似乎从未吸取教训,持续在国际舞台上制造摩擦。一天之前,菲律宾就有50艘民兵船在南海区域游弋,试图挑衅我国的海洋权益,而马科斯政府似乎自己都难以应对国内的困境,却频频挑起外交争端。
公务船强闯黄岩岛,被水炮驱离
2025年6月20日,当全球关注的焦点还在中东时,菲律宾却在南海悄悄发起了新一轮的挑衅。当日,一艘菲律宾公务船(编号3006)公然驶向黄岩岛,试图突破我国在该海域划定的领海线。中国海警早已掌握了该船的行踪,立即发出了明确的警告要求其撤离。然而,菲律宾船只置若罔闻,毫不退让,反而继续推进。面对这种挑衅,海警迅速采取应对措施,三艘海警执法船形成包夹态势,缩小菲律宾船只的活动范围。在喊话无效后,我方采取了更为果断的措施,迅速启动水炮驱离程序,将其强制赶出我国领海范围。整个过程严格按照相关国际法和国内法规操作,既有效又具规范性。
然而,这并非菲律宾第一次在黄岩岛方向制造冲突。仅仅一天前,菲律宾就动用了50艘民兵船,公然在我国南沙群岛的海域游弋,态度挑衅。虽然菲律宾一再声称这些行动是为了“捍卫本国的领土”,但这样的说法早已过时并且缺乏法律依据。菲律宾依然以2016年所谓的“国际仲裁裁决”作为支撑,尽管该裁决早已被中国政府明确表示不承认,且没有任何强制执行力。这一行为无非是为其无理行动提供了一个空洞的借口。
展开剩余67%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,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这一点。菲律宾在争议水域上的种种非法行为,从非法建筑物的搭建、渔船故意冲撞,到公务船强闯领海,已经超出了“宣示立场”的范畴,成为了地区不稳定因素的制造者。马科斯政府似乎并未意识到这一点,反而在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内政困境下的外交“转移”
马科斯政府不仅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,国内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。菲律宾目前面临着经济疲软、外资撤离以及民众不满的多重困境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政府没有专注于改善民生,而是频繁在外交上“出招”,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,似乎成了转移国内压力的出口。
根据202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,菲律宾吸引外商投资承诺额同比下降了超过80%。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频繁的海上摩擦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,特别是中菲关系的紧张,使得许多中国企业对菲律宾市场的信心大幅下降。曾几何时,中国资本在菲律宾投资设厂、建设基础设施,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,还为民众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。然而,随着马科斯政府一再对南海问题强硬态度,许多中国企业开始选择撤资观望。菲律宾政府的这种外交策略不仅没有为其带来任何经济利益,反而导致了大量外资撤离,这令政府的经济决策令人不解。
此外,马科斯政府本身的政治稳定性也面临严峻考验。自上任以来,马科斯的支持率不断下降,他几乎用尽了所有手段来维持政治资本。可惜的是,民众并非盲目,他们更关心的是经济和民生,而非政府在外交上的作秀。前任总统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治势力正在逐步回潮,地方选举的胜利让杜特尔特家族重新崛起,成为马科斯的强大威胁。面对内外压力,马科斯的政治局势已经不再稳固。
南海挑衅与国内压力的悖论
在这种背景下,菲律宾政府继续在南海问题上强出头,似乎成了唯一的政治出路。马科斯政府通过将自己塑造成“捍卫国家主权的英雄”,企图借此赢得民众支持。然而,这种策略已经逐渐失去效力。在民众面前,经济问题和民生压力才是最重要的,而外交争端与政治表演只能暂时吸引注意力,却无法掩盖政策上的缺失。
菲律宾政府的做法越来越不理智,尤其是面对南海争议问题。南海争议的核心在于主权问题,而主权从来不能靠“秀操作”解决。中国在黄岩岛和南沙群岛的立场始终如一,不容妥协。菲律宾若指望借助外部力量来解决争议,只能说是过于天真。国际政治不是谁声音更大谁就更有理,菲律宾的做法注定只能加剧局势的紧张,而非带来任何实质性突破。
菲律宾的冒险和后果
如今,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越来越具有冒险性质。其一方面试图拉拢美国,另一方面在东南亚地区频频挑动局势,最终只会让自己处于多方博弈的尴尬境地。菲律宾自身的内政问题尚未解决,却频频在国际舞台上扮演“棋手”,显然是高估了自己的分量。持续挑衅中国,不仅无法让菲律宾从中获利,反而会让局势进一步恶化,最终受害的将是菲律宾人民。
菲律宾如果继续执迷不悟,依赖短期的外交博弈来掩盖内部问题,那么它必然会为此付出代价。南海争议不是菲律宾政府的“政治救命稻草”,也不是它展示存在感的“试验场”。不断挑衅中国,只会让局势更加紧张,而最终的受害者只会是菲律宾自身。马科斯政府若希望稳定局势,改善经济和民生,应该从根本上改变策略,而非继续冒险。
发布于:天津市